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圣人一道皇帖,送到了右相手里,右相把运荔枝的差事分了下去,最后到了上林署九品监事李善德的手里。岭南离长安4600里,最快也得十五日。李善德通过精密计算,找到了一条最快的路线。转运队走梅关道抵达吉州,转向西北方直奔潭州转西京道。马队从潭州昌江县穿过,骑马登船走水路横渡长江,沿汉水、襄河、丹河辗转至商州,再一路送到长安。这段路程既避免了水泽地带,又避开了大泽、险滩等险阻,一路畅通无阻,将路程缩短到十一天。路程解决了,还得解决荔枝保鲜问题,荔枝素来就有一日色变,两日香变,三日味变之说。如何将三日保鲜期延长到十一天,就成了最大的难题。胡商和峒女告诉他基本的保险原理,李善德从中自己改进后得到了一套完整的保鲜方法。将荔枝连同枝干一起摘下来放到瓮中,最久可以让荔枝坚持到第七天,骑手们发现荔枝开始枯萎后,就立即将荔枝摘下来,盐洗隔水之法继续前进。盐洗隔水之法保存的荔枝可以再坚持五天,如此一来到达长安时,刚好十一天。因此,通过精算路程,水陆两路出发,加上用“分枝植瓮之法”和“盐洗隔水之法”保鲜,如此一来贵妃生辰当日,正好能吃到岭南运来的荔枝。这一路看起来似乎很简单,但其中出不得一点差错,但凡哪个环节错了,那任务就失败了。精通算学的李善德,还为此算了一笔账,光是运送荔枝的费用就有三万六千七百二十贯,是真正的劳民伤财。荔枝真就那么好吃,就为了尝一口荔枝,就如此劳民伤财吗?其实在此之前,圣人和贵妃就吃过荔枝了,只不过不是岭南的荔枝,而是四川的荔枝。为此还专门修建了驿道,后被称为“荔枝道”。岭南到长安4600里,可是四川到长安却只有2000里,路程足足缩短了一半,为何圣人非要吃岭南的荔枝呢?当看到国舅爷右相杨国忠不从国库拿钱,却能从转运荔枝中获利20000贯,李善德才明白其中缘由。完成荔枝转运实验后,李善德就回了长安找各部门配合荔枝转运事宜,希望在贵妃六月一日生辰之前完成任务。但谁知道困难重重,相关衙门将他拒之门外,还有人说他异想天开,即使拿着皇帖和荔枝使的身份去求人,也毫无用处。直到有人提醒他懂得互利共生,李善德才敲响了右相的大门,将荔枝转运的事情给了右相。右相爽快答应下来,给了李善德一个银牌,让他随意调动人马,于是乎,之前将他拒之门外的人都变的特别热情,做事也积极起来。李善德跟右相说他拉了赞助,可以让胡商苏谅的人出资出人马,可右相却说我大唐的事,怎么能让外邦人插手。李善德说跟峒女的荔枝园合作,他们的荔枝颗大饱满又好吃,右相答应了但转头就派人把荔枝树都砍了。这一趟荔枝转运,右相不仅给国库省了三万多,自己还拿了两万贯。原来,右相贪的都是驿站和荔枝园这些底层人的钱。只是转运荔枝而已,权贵们就变着方法的搜刮民脂民膏,层层剥削下来,骑手们非但没有拿到银钱,反倒还要自己贴钱进去。吃四川运来的荔枝,哪有吃岭南运来的荔枝赚的多,当李善德看到运送荔枝的路上,累死的驿卒、砍掉的荔枝树民不聊生时,他才终于明白为何贵妃非要吃岭南的荔枝了。贵妃生辰那日,圣人和贵妃吃到了岭南的荔枝赞不绝口,圣人将荔枝一筐又一筐的赏赐给臣子,可他们是否知道,这一路上死了多少匹马,累死了多少驿卒,砍掉了多少荔枝树?长安的荔枝开心的是权贵,苦命的是百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