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新城娱乐资讯

AI手机逆袭大厂AI:移动端战场的新格局

发布日期:2025/6/10 17:40:52 访问次数:7

AI手机逆袭大厂AI:移动端战场的新格局

在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推动的AI浪潮中,竞争焦点正从软件应用向硬件终端转移。华为小艺、OPPO小布等国产手机AI助手快速崛起,对互联网大厂旗下的AI应用形成挑战,AI应用的“软硬之争”进入白热化阶段。

一、AI应用竞争格局:手机厂商逆袭
苹果在AI领域落后
彭博社记者Mark Gurman指出,苹果在AI领域落后的原因包括决策高层重视不足、团队动荡导致人才流失,以及Siri现有架构难以与大型语言模型(LLM)集成等。尽管苹果准备借助外部AI供应商的Apple Intelligence品牌与Siri分离,但这也反映出其对自身AI发展的信心不足。

国产手机厂商反超互联网大厂
QuestMobile报告显示,截至今年3月,活跃用户规模TOP15原生App中,六大手机厂商均上榜。华为小艺、OPPO小布助手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达1.57亿、1.48亿,超过豆包,仅次于DeepSeek。AppGrowing数据显示,豆包虽投放金额高,但面临DeepSeek和腾讯元宝的竞争压力。

二、“移动派”AI:手机端成主战场
生成式AI向移动端渗透
早期生成式AI产品以网页端为主,但ChatGPT爆火后,网页端的使用场景和便捷性限制了其大众化。相比之下,移动端App优势明显,ChatGPT上架苹果应用商店一个月下载量达500万。国内互联网大厂如百度、字节跳动、腾讯等纷纷推出移动端AI应用,顺应用户习惯并挖掘移动互联网潜力。

手机厂商布局AI的优势与挑战
手机厂商凭借硬件制造优势,可根据AI需求优化硬件性能,如提升处理器算力、增加存储容量等,并在系统层面整合生成式AI,打造以手机为中心的AI使用场景,构建自身生态系统。2024年初,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强调布局大模型的重要性。然而,生成式AI对手机硬件性能要求高,可能导致过热或续航缩短,手机厂商需在性能提升和功耗控制间平衡。

三、手机厂“偷袭”:预装优势与功能同质化
预装推广带来用户规模
IDC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AI手机出货量同比激增591%,渗透率从2023年的3%跃升至22%,预计2025年将突破1.18亿台,占据整体市场的40.7%。手机厂商的原生AI应用预安装在出厂版本中,用户规模与手机销量直接挂钩,互联网大厂需将App放入手机厂商应用商店供用户下载。

用户粘性短板与功能同质化
QuestMobile报告显示,虽华为小艺和OPPO小布助手用户规模大,但在用户粘性上不及小米超级小爱和vivo蓝心小V。各大手机厂商的AI功能多集中在AI修图、翻译、语义总结等同质化领域。苹果与OpenAI合作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也较基础,国外调研显示多数用户认为其价值有限。

拥抱第三方大模型
春节期间,DeepSeek爆火引发手机厂商集体接入。华为率先在纯血鸿蒙系统的小艺App加入DeepSeek - R1智能体测试版,荣耀、vivo、OPPO、小米等纷纷跟进,与腾讯元宝蹭热度逆袭豆包类似。手机厂商可拥抱第三方AI大模型供应商,形成对抗互联网大厂的优势。

四、软与硬之争:各有优势与挑战
统计口径下的竞争态势
QuestMobile统计显示,华为小艺和OPPO小布在移动端原生App领域反超字节豆包,但在应用内插件和PC端网页应用领域,互联网大厂仍占优势。应用内插件多为互联网大厂自留地,PC端网页应用虽规模小,但也被各方瓜分。硬件企业的网页端AI应用虽难与互联网大厂正面较量,但可补全多端操作场景。

AI应用发展趋势与竞争关键
市场上AI应用朝着复杂Agent形态发展。手机厂商具备系统层工具调用能力,能实现多任务协同;互联网大厂掌握特定场景用户行为,但跨App协作依赖API开放或插件扩展。二者各有优势与挑战。

AI大模型浪潮仍处于发展中期,硬件企业和软件大厂最终要在商业盈利闭环中竞争。仅靠宣传策略和短期数据胜利不够,需在底层生态发力,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。手机厂商和互联网大厂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应对挑战,共同推动AI应用的发展与普及。

联系人:卧虎

TG:xylmwohu

QQ:52438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