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新城娱乐资讯

闭店不等于终局,T11 的下一站在哪?

发布日期:2025/6/10 17:41:14 访问次数:7

闭店不等于终局,T11 的下一站在哪?


5 月 12 日,T11 生鲜超市北京朝阳公园店正式闭店,这家承载着 “全国首店” 光环的门店,最终没能逃过闭店的命运。官方虽称是 “闭店调改”“调整和迭代” ,但业内对其看法不一,有人认为这是战略性收缩,也有人觉得是经营策略的审慎聚焦调整。闭店前,消费者蜂拥而至 “捡漏”,但此时店内进口生鲜、活鲜水产区早已下架,会员也被告知可办理退费,这家 2019 年含着金汤匙出生、服务高端社区的旗舰店,辉煌就此定格。
资本簇拥下的高开低走
T11 从创立之初就与资本深度绑定。创始人杜勇凭借前京东 7FRESH 的光环,在门店尚未落地时,就成功获得 IDG、光大等一线资本过亿天使轮融资。此后和玉资本 A 轮、阿里系 B 轮的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资金注入,让 T11 风光无限,似乎要重新定义高端生鲜零售。
然而,资本的助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大量资金涌入促使 T11 快速启动,但也让其商业模式面临更高的可持续性要求。T11 在北京、上海、武汉等地零星开店,杜勇以 “精耕细作” 解释缓慢的扩张步伐。但实际上,其各门店在供应链、管理、商品、定位和模式上都存在差异,经营难度极大。例如,朝阳公园店是都市型大型店,广华店是社区型综合店,人民大学当代商城店是购物中心型主力店等,不同的门店类型使得统一管理和运营变得困难。
有零售行业人士指出,以 T11 目前的规模,现有经营数据无法满足资本预期的投资回报。商业连锁的评估注重客流量、销售额、增长率等实际经营指标,而资本推动的新零售业务更看重流量和增长率,这种差异导致 T11 在发展中面临困境。尽管 T11 尝试了 “超级折扣店”“生活方式集合店” 等调整,但都未达到预期效果,2024 年多家门店相继关门,如今实体零售布局进入重新评估阶段。
经营压力下的发展困境
T11 所代表的精品超市业态,虽有较高毛利率,但背后是远超普通超市的投入成本。门店软硬件建设、环境营造和服务体系构建需要大量资金,再加上网点布局受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,使得 T11 这类精品超市从一开始就面临高风险。
选址繁华商圈或高档社区,虽然能触达目标客群,但也带来高昂租金压力。为维护品牌调性,在装修、氛围营造和人员服务上的持续投入,进一步提高了盈利门槛。此外,T11 过度依赖进口商品且缺乏性价比的问题逐渐凸显。随着电商发展和跨境供应链成熟,进口商品不再稀缺,消费者能在线上更便捷、低价地购买同类产品,T11 的商品独特性和价格优势被削弱。同时,店内较高的商品售价抑制了购买频次和客单量,导致商品周转率低下。
在与山姆会员店、Costco 等会员制仓储超市的竞争中,T11 更是处于劣势。后者凭借极致性价比和精选 SKU 策略,不断蚕食中高端超市的市场份额。T11 在供应链端曾尝试与巨头 “拼单” 采购,但在现有规模下,其在上游供应商面前议价能力不足,难以维持 “精品” 商品的定价体系,面临着精细化运营和供应链议价的双重挑战 。
未来发展的转型探索
虽然 T11 在一线城市的重资产扩张暂时停滞,但从创始人杜勇的动向来看,T11 的零售探索并未终结。T11 官方 APP 显示,浙江金华三家 “T11・万客缘生鲜超市” 仍在运营。这些门店由浙江万客隆全资投建,T11 输出电商技术和线上商城系统,双方合作始于 2022 年底。有消息称,联名店业绩不错且新店在筹备中,这种合作模式让 T11 得以轻装上阵,实现技术变现,规避一线城市直营的风险。
此外,杜勇多次公开认可湖北雅斯的模式,点赞其在餐饮熟食现制加工上的标准化与强供应链。他认为在当下线下流量争夺激烈的环境中,优质餐饮体验是吸引顾客的关键,这与零售业寻求 “体验式消费” 对抗线上冲击的趋势相符。
综合来看,T11 未来大概率会告别一线城市高端生鲜的重资产模式,转型为更灵活的 “赋能者” 或 “合作者” 。无论是与万客隆的技术输出合作,还是向雅斯学习融合餐饮模式,都是其降低风险、寻找新增长点的尝试。但转型之路充满挑战,T11 能否利用技术和经验积累实现涅槃重生,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,还需市场的进一步检验。

联系人:卧虎

TG:xylmwohu

QQ:5243865